【客流观察】2021地铁客流年报5-上海篇

Metro Delta客流年报系列第二期,来到全国地铁客流最大的上海。


01

全年数据简表

全年分项数据简表如下:



以上数据来自微博@上海地铁shmetro;

全年日均为977.96w,较2019年下跌8.00%,较2020年上升26.27%。其中工作日日均1123.06w,较2019年下跌5.54%,较2020年上升24.63%。休息日日均662.53w,较2019年下跌16.06%,较2020年上升31.19%


全年趋势:

1-2月为春运,整体客流处于低位,尤其是1月中遇到一轮本土疫情,工作日提前下跌,一度仅领先广州不足百万,但影响较小,节后恢复也很快。

3-4月为春季客流高峰,普通工作日轻松收复1100w并直逼1200w,周五收复1250w。休息日也开始摸到了800w,但受天气影响也不太小。其中5.2日870.9w为疫情后休息日最高。

5-6月进入初夏梅雨季节,客流有所回落,休息日开始进入下降通道,但工作日仍然稳定,每周五都能冲上1200w。

7月为暑期旺季,普通工作日在旺季出游客流加持下冲上1200w大关,周六也上涨至800w上方-说明对于工作日型城市来说,暑期休闲客流分散反而有利于休息日冲高。但月末的台风稍稍拉低了均值。

8月受本土疫情及周边疫情影响,暑期旺季提前结束,普通工作日跌破1100w,休息日击穿600w。但所幸影响很小,很快完成了恢复。

9-10月客流逐渐恢复正常,在秋季客流旺季的加持下再创疫情以来新高,休息日恢复比例也在10月达到了疫情以来最好水平。

11-12月受本土“虚惊一场”及一些散发病例的影响,客流再次受到微弱影响,工作日退居1150w以下,周日则多次接近600w。但上海的防疫做得相当出色,因此对客流影响很小,跨年夜在新线加持下,仍实现史上第三次破1300w。


02

客流强度

里程平均客流强度方面,非常轻松地在工作日居前四,甚至不时能拿到第一,多数在第二或第三。今年开春以后,工作日应仍能常态化前三乃至前二。休息日多数退居四强开外,但仍然能轻松守住合格线,可见上海地铁的强大实力。

站均客流强度方面,工作日常态化在2.0上方,和北京、深圳为同一梯队,遥遥领先其它二线城市,仅次于市区线较稀疏的广州。这说明四大一线城市的通勤基本盘皆十分强大,在市区线密度已经较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各项强度指标自成一档。未来一段时间这两项强度指标应该还会小幅上涨-因为短期内没有新线了。

03

换乘系数

上海地铁每月换乘系数数据如下:

全年换乘系数均值为1.7876,开春以来换乘系数明显稳定在1.785以上,符合目前上海的线网规模。其换乘系数各月规律不明显,最高的8月和11月或多或少受到本土疫情影响,可能是更多地打击市区内的短途出行,而长距离通勤基本不受影响。


04

轨交占比


2021年上海的轨交占比达65.98%,以较大优势继续领跑全国


由图可见,除了1/2月以外,所有月份轨交占比都在65%以上,较上一年约有3%增长,一方面是15号线的开通,另一方面是疫情以来普遍地铁客流比公交客流更容易恢复。季节性特点上,春秋相对低,而冬夏相对高,可能是春秋出游客流相对多,且天气舒适,选择其它交通工具的体验不会太差,概率也高些。冬夏主要是刚需,地铁舒适度,准时程度更高,因此选择地铁的比例略有上涨。

那么轨交占比的上限在哪呢?也许答案在国外-东京目前已经达到90%左右。上海目前的市区地铁覆盖在国内已经算是非常完善了,公交和出租等工具逐渐成为给地铁喂客流的配套设施。如果真的可以向90%进发,那么其地铁客流上涨空间仍然很大。但工作日刚需超过1500w/日,仍然是近期乃至中长期相当困难的事情。


05

分线客流

上海地铁每月分线客流水平如下(数据来源:上海交通指挥中心公众号。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官方版本的客流年报):



其中2号线仍然一枝独秀,旺季日均能突破140w。但年底随着14号线的开通,其客流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-跨年夜仅150w,在全网比旺季周五高50w的情况下单线反而低了一截,说明它的压力也开始下降。另一条8A大线-1号线也类似,其客流对9号线的优势已经是越来越小了。但它俩由于开通早,编组大,客流培养充分,目前仍然是上海地铁客流最大的线路,也是全国使用8A编组的线路里面最成功的。

第二梯队的8-11四线客流仍然维持稳定,特别是11号线年内多次创下已知新高,9号线逐步逼近1号线。但10号线和2号线规律较相像:春季客流旺季时客流明显好于秋冬季节,应和走向平行,经过多个热门景区和枢纽有关,使得它节假日,尤其是大型节假日客流相对掉得比较少。

接下来是4-7-12-13几条线路客流在60w-70w档,主要承担分流作用,客流规律和上一梯队类似。3/6号线则在40w上下,主要是线位相对没上述线路好,且3号线还有共线段制约。

往下则是5/15/16/17这些20w量级线路,在上海看起来不起眼,但放到二三线城市也已经是实力不凡的线路了,其中15号线作为西侧切向线,客流培养较快,年底工作日已经达到30w。16号线在天文馆加持下,也不断创下自身历史新高,且其运营组织亮点颇多,值得其他城市借鉴。

18号线21年主要还是只运营一期南段,客流缓慢培养,11月日均已经达5.7w,进步也很快,北段开通后首日客流大涨至32.4w,跨年夜达37.8w,直接让全月均值大涨至7.6w,在早期就显示出它的巨大潜力。14号线开通首日也达到25.3w,跨年夜29.4w,很快就开始对2号线有所分流了。


06

客流形态

上海是国内唯二的两个地铁客流形态已经打为彻底的工作日型(A型)的城市。其成因主要是通勤客流经过多年培养以后已经非常成熟,且周末休闲需求也无需太多使用地铁来满足,因此周末客流远不如工作日。同时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休息日在疫情面前的抗跌能力也在逐渐提升,说明休息日客流也已经是较刚需的客流,不容易被疫情所影响,这和其它城市有较大的区别。

关于客流形态分类,详见这篇科普:

Metro Delta 地铁科普(8)


07

2022展望

对照2021预测,可见上海地铁客流基本兑现了预期,唯有全年日均值千万未能收复,主要受自身本土疫情小扰动而失守。2022要想实现春节后无本土病例仍然比较困难,但上海的防控能力让每次的影响都能很小,因此这也是上海地铁客流最大的保障,从这方面来看,上海的实力可见一斑。

因此对2022年的预测可以不妨大胆点儿-在14/18号线加持下,全年日均破千万应是最低要求了,甚至有希望超过2019年水平,彻底抵消第一轮疫情的影响。此外两条新线也可以期望它们很快冲上40w乃至50w、轨交占比也许可以逼近70%。只不过历史新高方面,没有太好的窗口期,但考虑目前客流基数,3、4、7等旺季月份的周五仍然有机会实现突破,但突破北京的1373.88w历史新高可能性很小。


感谢各位关注Metro Delta!

Metro Delta将和大家一

见证2022年长三角地区

轨道交通发展的点点滴滴


阅读原文
这是一个从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TSvWtdXczwfLtG0sRvy7A 下的原始话题分离的讨论话题